友情借款埋隐患,诚信履约见真情

发布时间:2025-09-19

基本案情:

20258月,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接到渭南临渭区法院委派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徐某(以下简称“原告”)与张某(以下简称“被告”)系朋友关系,201511月,因资金周转需求,被告向原告借款3万元同时承诺在一个月内偿还,原告当天如数出借被告所需资金,双方亦在当天出具了借条。然而,借款到期后,被告却一直未履行还款义务,原告期间多次催促还款,被告却以拒接电话、不回复信息等方式逃避还款责任。原告无奈遂将被告诉至临渭法院。

 

调解情况:

案件受理后,中心迅速指派了擅长借贷纠纷领域的律师调解员朱美玉进行调解。调解员在全面查阅材料后发现,本案的争议并不复杂:借款事实清晰,借条为证,双方对借款本金并无异议,分歧的焦点在于履行的方式与期限。

调解伊始,原告坦言利息不是本次调解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被告所能表现出来的偿还的态度。这句话为调解打开了空间。被告则多次表达歉意,承认因家庭接连发生变故,导致多年未能如期偿还,但从未否认债务。调解员敏锐地捕捉到双方都愿意沟通的态度,便循循善诱,一方面向被告强调诚信是为人根本,债务必须履行;另一方面引导原告换位思考,看到对方的难处与诚意。

“背对背”沟通中,调解员帮助被告设计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分期付款方案,并与申请人充分沟通风险点,建议其接受分期履行。最终,原告同意放弃利息,仅要求归还本金;被告也郑重承诺按期偿还。双方最终在调解席前握手言和,达成协议:被告分期偿还借款本金30000元,最迟于20286月底前全部还清。

 

案例评析:

本案是典型的事实无争议,履行有困难类型纠纷。调解成功的关键,在于调解员准确把握矛盾核心,避免在利息问题上纠缠,而是从履行的可行性入手,寻找双方均能接受的平衡点。对原告而言,放弃利息换来的是一个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和及时止纷的结果;对被告而言,分期偿还既减轻了压力,也重拾了朋友间的信任。调解不仅解决了一个长达近十年的“老账”,更避免了双方反目成仇的局面。

此案提醒社会公众:朋友之间借款,必须立字为据,明确金额、利息和还款期限;同时也要秉持诚信原则,按约履行,不要因小失大,伤了情分。商事调解以其灵活、高效的特点,再次展现了化解矛盾、修复关系的独特价值。

受托守正 · 允中促和

服务功能强大、市场认可度高的一流的商事调解机构